找到相关内容862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感悟方立天先生

    也是假有。正因为是缘起,所以有现象的  存在。本质是的,现象是有的。缘起既是有,又是。性有,真空妙有。《中论》:“众  因缘所生,我说即是。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”  其二,从认识论来看:...感悟方立天先生 吴 言 生   在1999年出版的《佛缘丛书·序》中,我写道:  “世界无穷愿无尽,心香一瓣礼王。我与佛学的缘分日益加深:九七年炎夏,我先后  朝礼...

    吴 言 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3259063.html
  • 宗喀巴对“无分别”说的批驳及其实质

    准确地把握了这一原理中命脉所在:自性固然重要,但缘起有也不可忽视,此乃一体两面。而全无分别说,将两者全部抛弃,尤其是后者,这与宗喀巴大师的主张极端违背。  由双方在这一主要问题上的分歧,还可以引发出...而诸法的性则是正见、无倒见,所以归根结底是一种“有得”。由此,解脱境界只有一种——修得无我正见,也就是他自己所说:  故无自性为无我,是无第二寂静之门趋涅槃城,此乃无等唯一之门。[23]  在此...

    朱丽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1859102.html
  • 两种传统下阐释的中观学

    慧观察一次万法,然后再修无分别住,便可被称为修。第四宗认为须先生性定解,然后以观摄持自心,不起分别,便是修。对三种说法,宗喀巴认为都不能契合佛理,所以一一加以破斥,第二宗的症结在于虽得空...倡言空有即。禅宗则宣扬“亦复”的思想,主张空有双弃,全无执着。而这两种思想在印度佛教中都能找到其源头。   此外,格鲁派兴起之时,西藏地方政权中政教合一制已经形成,佛教已经关涉到社会生活的...

    朱丽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2059104.html
  • 以提升精神境界为旨趣的佛教

    讲到"心",是讲"心法无形,贯通十方",所谓"我见诸法,变即有,不变即无,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" 我以为,这里所说的"心"、"识""自性"都不应做实体性的解读。《金刚经》说:"凡一切,皆是虚妄"...权力。  佛教关注人类精神生活、旨在提升精神境界,不应该简单地用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来评价就可了事。  中国的一些哲学史教科书在评价佛教的时候,往往把佛教讲"无"讲""判定为否定外在世界的客观存在、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5759443.html
  • 两种传统下阐释的大乘学说——以宗喀巴(格鲁派)和摩诃衍(禅宗)为例的探讨

    自性为无我,是无第二寂静之门趋涅槃城,此乃无等唯一之门。[20]   在此基础上,宗喀巴认为菩萨乘与声闻、缘觉的区别就是能在证之后,发扬自利利他的精神。这也是由无分别说引化出的双方的一个重大分歧...见,后修无分别住,便是修。第三宗认为每每修无分别时,先以慧观察一次万法,然后再修无分别住,便可被称为修。第四宗认为须先生性定解,然后以观摄持自心,不起分别,便是修。对三种说法,宗喀巴...

    朱丽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5259635.html
  • 作为古典散文的禅宗语录

    十方诸佛现前,无一念心喜;三途地狱顿现,无一念心怖。缘何如此?我见诸法,变不有,不变即无,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所以梦幻花,何劳把捉……道流,尔欲得如法见解,但莫受人惑。向里向外,逢着便杀:逢佛杀佛...  问:“如何是心心不异处?”师云:“尔拟问早异了也。形、相各分,道流莫错,世、出世诸法,皆无自性,亦无生性,但有空名,名字亦。尔祗么认他闲名为实,大错了也。设有,皆是依变之境。有个菩提依,涅伎依,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5859983.html
  • 晋宋间的般若学与涅槃学

    问曰:‘云何知一切诸行皆是?’答曰:‘一切诸行虚妄,故。诸行生灭不住,无自性,故。”  虚妄即“不真”,“不真”故,这就是僧肇“不真空”立名之所由,注维摩诘经中说:“诸法如电,新新不停,一起一灭,不相待也,弹指顷有六十念过,诸法乃无一念顷住,况欲久停?无住则如幻,如幻则不实,不实为。”(大正藏卷三八,页三五六)中论中对事物的虚妄是这  样揭示的:(1)事物无定相,它是变迁不住的,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3760027.html
  • 对《禅门清规》背景与影响的几点认识

    ,止资讲说,全滞经文,修持虽罄于精诚,觉悟未臻于解脱。奉禅寂者,惟思定慧,不究法因,求于一乘,忘利根于万法,俱为独见,未洞至源”[6],所以两者应该互补结合。于是或云“律即...ldquo;在中国禅宗,慧包括定,慧的成分多,并且还包括戒。”[30]   于是就有无相戒的提出。无相戒首见于慧能的《坛经》中,所谓无相,“但离一切,是无相;但能离相,性体清净。...

    严耀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5460101.html
  • “苦”之“自度”与“罪”之“救赎”

    ,禅的“放下”是对生存之“烦”、“畏”、“操心”等“实存情绪”的排遣,而不是象菩萨那样执着悲悯地关注着众生、并为众生丝丝缕缕、点点滴滴的感动而感动。前者那种“实相,不著一切”的“放下”并不是“...转识成智”标榜的是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的“悟之慧观”或“之慧观”,在这种“慧观”下,非识非智,亦识亦智, “识”与“智”的评判标准决定于个体心性:“佛向心中作,莫向心外求,自性迷即是众生,自性觉即是佛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460265.html
  • 南岳怀让禅师的禅学思想

    禅定的解释,即外离相曰禅,内不乱曰定,因而禅非坐卧。而佛亦非,所谓若知诸法,即见如来。此即怀让倡导在生活中体证佛法,而不仅仅是禅坐中。若修持禅定,即使达到甚深的非想非非想处定,一样也没有解脱,因而...而发生。怀让禅师在继承六祖大师思想的基础上,更进—步,以三解脱门之—的无相三昧替代一行三昧及一三昧,此无相三昧又称无想门,谓知一切法,乃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,若能如此通达...

    向学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2560322.html